
春秋易节,时光荏苒,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声宣告,走到今天已经整整65年了。65年里,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;65年里,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面貌一新的进步;65年里,一个崭新的中国和崭新的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的面前。
建国65年大庆之际,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也开始越来越集中。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代表,公共交通陪伴着城市、陪伴着新中国从60年前一路走来,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瞬间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留在陈旧照片里的公交故事。
解放初期广州的公共汽车
这是一张解放初期广州公共汽车的照片,车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“木炭”的字样。是的,当时因为汽油短缺,公共汽车只能使用木炭作为燃料提供动力。
解放初期广州东山1路车、2路车使用的道奇公共汽车
解放初期上海27路公共汽车
同一时期在上海,公共汽车行业发展已经有了雏形。可以看到,上海当时的无轨电车应该是全国最好的大型客车了。
50年代广州生产的木铁结构华南牌木车厢客车
50年代的中国,初历和平,百废待兴。人民的劳动生产热情也是空前高涨。上图摄于50年代广州某汽车维修厂,这是中国自主生产出的木铁混合结构客车。当然,由于当时美国的“禁运”,国内汽油供应短缺,此时的公共汽车动力还是木炭提供。到木炭都紧缺时,还烧过白煤。木炭车一直延续到60年代中期,有了大庆油田,才逐渐为汽油车所取代。
50年代广州中山五路
从上图可以看出,50年代广州人力车还在运营。这也表示当时公共汽车的运力还是远远不够。有意思的是,在图5的右边我们可以清楚看到,50年代我国最早的交通红绿灯控制亭,一名控制人员正在手动控制红绿灯。
50年代昆明景象
50年代沈阳公共汽车
50年代上海无轨电车
50年代首都北京的景象也差不多,在下面这张摄于1950年长安街的照片里,我们根本找不到任何汽车的影子。路面上全是人力车和自行车。50年代初,北京才有了第一批“大道奇”T234客车。
1950年6月长安街街景
北京五七型第一代公共汽车
大道奇T234客车
50年代北京公交车
北京建国初期公共交通的主力是始建于1924年的有轨电车。但在解放的时候,只有49辆电车勉强能走,将近100辆电车停在车场里,无法动弹。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,经过半年的抢修,所有的电车终于又奔跑在了长安街上。
50年代北京东长安街,北京饭店门前的有轨电车
50年代北京有轨电车
50年代行驶在北京科学路上的公共汽车
50年代停在北京电子管厂门前的公共汽车